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榜样风采 - 学生典型 - 正文
【三好研究生标兵】唐一峰:脚下有大地,心中有梦想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3-22 编辑:麻痘miya忘忧草一区

唐一峰,麻痘miya忘忧草一区公管学院土地资源管理2018级博士生,2016级硕士研究生。入学以来,唐一峰潜心学术,目前已发表SSCI/SCI期刊文章4篇,CSSCI/CSCD期刊文章6篇,并担任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SCI Q1,IF=4.977)、Ecological Indicators(SCI Q2,IF=4.958)等期刊审稿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在课题研究上,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国家自科面上项目、国家自科青年项等重点项目,主持或参与《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环保升级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实地踏勘论证》等民生规划项目。在学术交流方面,他曾参与2017年湖南省第二届土地管理创新研究研讨会、2020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并获论文一等奖、2021年全国第七届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并获优秀论文三等奖。曾获得麻痘miya忘忧草一区国家奖学金、三好研究生、知行奖学金、三好研究生标兵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作为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2018级的博士生,唐一峰的目光永远在脚下这片土地。在他的眼中,它纳万物、育生灵,他热爱它的宽广,知悉它的价值。他愿将青春与汗水付诸大地,继续把文章发表在期刊论文上,又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肩担责任:做个撑伞人

唐一峰第一篇论文从主题确定、框架构建、方法选择、论文写作到最后的论文录用,师兄匡兵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他一直铭记这份善意,如今,唐一峰成为了师门入门时间最长的师兄,他一方面积极带领师门的师弟师妹做课题,另一方面也时常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帮助师弟师妹更好适应科研之路。唐一峰对于同门的帮助,受到了当初匡师兄的影响——因为没有淋过雨,所以现在也想给别人撑伞。

在和师弟师妹交流过程中,唐一峰发现他们初入学术大门的诸多困惑不外乎论文选题、撰写等方面。因此,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唐一峰认为,在论文选题方面,大家要重点关注领域内高质量期刊发布的当年重点收稿方向,“这是帮助我们了解学术热点、探索与确定研究方向的快速渠道。”

关于撰写文章,唐一峰建议,初次写文章时,要学会借鉴权威期刊。“像写实证性的文章,第一篇文章在参考导师、师兄师姐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的论文框架,与自己研究主题结合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自身的默默耕耘外,唐一峰认为做学术研究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要积极的参与相关论坛、学术会议,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他曾多次参与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并获得过论文一等奖的成绩。

与此同时,唐一峰非常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将自己手上的优秀论文投出去参与各类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性会议。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会议会推荐优秀论文到专业期刊上发表。另一方面,他指出,大部分专业性的学术会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为我们的论文提出较为针对性的建议。

耐心浇灌,方结硕果

当同级人还在作为“考生”交上自己的科研“答卷”时,唐一峰已经作为“考官”担任了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SCI Q1,IF=4.977)、Ecological Indicators(SCI Q2,IF=4.958)等期刊的审稿人。

在做审稿人期间,他曾经审到了一位同为博士研究生作者的文章,作为同龄人,唐一峰能深深理解发文的艰辛。在他认为该作者的题目和研究具有创新性后,直接给了minor revision(小修),并提出完善理论机制分析和政策建议两条意见。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审稿人也指出了文章相似的问题,但同时还质疑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最终那位审稿人还是拒绝了这篇文章。

经此,唐一峰意识到,审稿人的责任并不是承认别人的汗水,而是坚守科研的严谨。学术之路虽崎岖难走,但作为审稿人,必须坚守责任,更加审慎;而作为撰稿人,在担任了“考官”后,才更明白了对待自身的研究成果,一定要耐下心来,不断浇灌才能最终结出硕果。

在后面自己也经历了多次拒稿后,唐一峰总结出国外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关注的稿件的共性:

首先是英语的地道性。唐一峰建议,一篇写好的文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找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进行语言润色,以满足外文期刊的调性;

其次是要关注重复率。由于部分SSCI/SCI Q1期刊严格要求稿件重复率不能超过15%或者20%,一份超标的稿件极有可能在初审就被直接退稿(如Land use policy和Habitat International)。

另外,唐一峰指出,国外期刊和国内期刊一样都很关注文章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最后,虽然引言、理论机制分析、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是中文期刊实证类文章的基础结构,但SCI/SSCI在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之间多了一个讨论(Discussion)部分,很多审稿人要求作者在这部分对文章进行进一步思考与论述,但很多国内投去的稿件欠缺了这一部分。因此,唐一峰认为,投国外期刊时,要非常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以匹配目标期刊的收稿要求。

审慎决定,坚定前行

唐一峰常被许多学弟学妹问到为何选择读博,唐一峰认为,硕士毕业后何去何从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选择,但是作为华中大的学子,无论以后我们想选择哪一条路,华中大都给了我们极好的选项。华中大作为国内顶尖学校之一,提供的就业平台熠熠生辉——校招企业均是各行业的尖端,而定向选调生的招聘,几乎所有省份都会选择将华中大纳入范围。唐一峰感谢学校提供的就业平台,但更想珍惜学校提供的学术舞台,于是,他选择留了下来。

因此,唐一峰认为,我们不必担心就业,而如果想要读博,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读博的能力:

首先,你是否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衡量这个写作基础最客观的标准就是在硕士期间至少发表CSSCI/SSCI/SCI论文一篇。

其次,你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读博期间你会面对诸多压力,而压力与焦虑很大部分来源于因拒稿带来的挫败感,这时你要如何面对?唐一峰选择越挫越勇,再败再战。

最后,你是否耐得住孤独与寂寞?“从寻找研究主题到论文撰写、投稿,这是一个需要专注的过程,一时的分心或者贪玩可能会导致自己很久都难以写出一篇论文”。唐一峰曾经跟一个朋友开玩笑说当别人在和对象打一个小时的电话时,他们只能默默在电脑面前痛苦地敲键盘。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做出读博的决定一定是艰难的,因为读博意味着艰辛与孤独,“但是一旦你做好决心,就坚定前行、奋力一搏吧。科研不会辜负你。”

学史力行,砥砺行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唐一峰曾随学院前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感受武汉抗战的历史。在唐一峰看来,“学史明理”活动能更好的让他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同时也能将他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其工作学习的强大动力,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学术科研的精神动力。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唐一峰还注重实践的参与。他曾参与学院举办的党员劳动教育活动,积极向“张口能讲、提笔能写、坐下能谋、起身能干”的党员培养目标靠拢,通过劳动实践深化党的实践精神,在今后的科研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各露锋芒,共创辉煌

回忆研三标的答辩现场,唐一峰深刻记得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张言博同学介绍自己所有文章加起来的影响因子高达260多,还有其他同学激情的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抗疫、航空航天事业、现代化制造中去。

唐一峰深感同为华中大人的骄傲,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的代表站上标兵的演讲台,自己的成果便展示了公共管理学院的成就,但他深知,这远远不够。

2021年是公共管理学院建院20周年,这些年来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前往祖国大地各处,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为公共管理学院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他们有的深入基层,助力村镇脱贫攻坚;有的进入政府与企业,运用公管人的智慧助力政企更好参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他们积极的在祖国大地书写篇章,运用公管人的智慧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唐一峰被师兄师姐的光荣事迹所触动,他期待着自己走向社会的那一天,他期待自己能真正用所学所研助力中国实现中国梦,而他坚信,拥有他这样想法的,还有中国千千万学子。这些学子虽分布在各类学科,但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舞台上的舞者,他们潜心钻研,他们摩拳擦掌,他们期待以最好的姿态在这场时代发展大戏里贡献最精彩的表演。

唐一峰意识到,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学习好我们的专业知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尽可能提升自己的公共管理技能,为以后参与祖国建设打好基础,为麻痘miya忘忧草一区公共管理学科进步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力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大学生之谓也。不同学科,各有所长,各个学子潜修钻研,将来终归会汇成助推社会进步的洪荒之力。唐一峰坚信,到那时,这股力量,定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最新发布